您当前的位置 : 首页> 公交文化> 企业文化>
【员工风采】孟丽华:十九年帮扶从未停歇
     日期:2014-05-14     点击量: 11997  

尊敬的各位领导:大家好!

  我叫孟丽华,是荆门公共交通集团的一名点钞员,就是传说中数钱数得手抽筋的那种。我每天数的钱有一万元左右,钱不算多,但堆头大,每天30多个钱箱,都是一元的零钱;我每个月工资1820元,老公下岗后打短工,一个月收入差不多有1600元,共同分享这3400多元钱的有我、老公、上大学的女儿、以及我长年资助的3个孩子。对不起,今天我就从最俗的钱说起。

  我第一次帮助别人很意外,是一时的冲动。1995年9月我还是一名公交车售票员。一天,公交车上有一位70岁的老人突然头疼,疼得流汗像下雨。我连忙与司机商量后直接将车开到了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,我背起老人跑进了急诊室。老人身上没钱,我掏出包里的420元票款让老人先看病。医生说老人是脑溢血,再晚一点就没救了。回家后我取出家里的存款将公司的票款还上。老人病好后,给我们公司送来了感谢信和锦旗,将420元钱还给了我。这420元钱我已经给出去了,又还回来了,我得用它做点什么。当我听说象山中学有个孩子上不起学时,我用这420元钱资助起这个即将失学的孩子。当时我的月工资是360元,420元钱可以买两套衣服,可以上4次餐馆,但我却用它让一个孩子上了两年学。我突然发现了一个让我的钱发挥最大价值的途径:帮助那些穷困的人。此后的19年里,我始终都在资助失学儿童,从未中断,至今受我直接资助的儿童有21人,个人直接出资超过了20万元。我女儿曾说:“别看我们家至今都买不起小车,可我妈妈捐出去了一辆20几万的小车!”

  十九年来,一直有人不理解我为什么要帮助别人,是不是别有所图。我总是淡淡一笑,他们不了解我的经历。我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,因兄弟姊妹多,很小的时候我就被送人了,离开了父母。13岁那年,我一个人从荆门流落到武汉,一天晚上,我缩在桥洞下过夜被一位姓陶的阿姨发现了,阿姨收留了我,给我吃的给我穿的,让我读书,后来又帮我找工作。阿姨教育我:“要感恩,只要活着就要感恩给你生命的人。”我曾多次问阿姨为什么要帮我。阿姨讲,她小时候也曾流落街头,是一位好心的婆婆收留了她。婆婆教育她要行善做好事,说只要自己有口饭吃就不能看着别人饿死。

  我忽然明白,积德行善、助人为乐早就存在于我们的文化、我们的血脉当中,我们所要做的是发扬光大。

  最开始的几年,我主要的是用自己的收入来资助那些学生,后来我渐渐明白,我没有多少钱,我的优势不是财富,我最富有的是精神。

  2001年中秋节,我买了1箱葡萄、1箱苹果送到了荆门福利院。我说:“我想做一名志愿者,定期照顾这些孤寡老人。我不图回报,只要老人们过得舒心,因为我曾和这些老人们一样无依无靠,是好心人的帮助才有了我的今天。”福利院的领导热情地接纳了我这名志愿者。十多年来,我每个星期都要利用下班时间、休息日到福利院、光荣院去看望那些孤寡老人们,陪他们说话,帮他们洗衣、洗脚、按摩、梳头。福利院称我是“以个人名义关爱福利院老人的荆门第一人”。

  2002年,我认识了92岁的范婆婆。她无儿无女无依无靠,只要有空我就去看望她。老人家每次见到我,总有说不完的话。时间一长,我们的感情越来越深。她不止一次对我说:“小孟啊,我要是有你这样的女儿该多好啊!”2007年6月,老人家因病住进了医院,我每天下班都要去医院陪她。范婆婆最喜欢吃馄饨,我每天早晨上班前都端一碗到医院,一口一口喂给她吃。住院的二个多月里,我每天帮她洗澡、梳头,服侍她大小便。她的手和腿都变了形,不能动,每次洗澡的时候,我都先要把老人家抱着放在我的腿上,然后再用毛巾慢慢地给她擦洗。在医院的那段时间范婆婆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:“小孟啊,如果有一天我要走了,你能来为我送终吗?”我说:“您老安心养病,如果真有那么一天,我一定会守在你身边的!”她听了很欣慰。范婆婆的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,医生告诉我说她老人家的时间不会很长了。9月3号那天上午因为我工作的点钞室不能接电话,没有与外面联系。中午下班时,我的手机显示有30多个未接电话,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范婆婆可能不行了。我连忙打电话询问,得知老人家已经在上午10点钟左右离开了人世。我打的赶往殡仪馆,送老人家最后一程。在我含泪收拾老人房间时,发现床铺上还放着4个已经干枯的面包,这是我最后一次送去的,老人舍不得吃。范婆婆的去世让我感到非常自责,因为她临终时我没能守在她身边,我没有兑现自己的诺言。

  范婆婆去世后,我一直在想,如果帮助老人的不只我一个,就不会有这些遗憾了。于是我召集了一些人,鼓励大家一起来做好事,这就是早期的志愿者服务队。后来,在我的倡导下,我们又成立了荆门市义工联。去年我又牵头成立荆门市圆梦爱心帮扶会。如今做好事不再是我一个人在奋斗了,它成了荆门所有好心人共同的事业。近十年来,通过我的呼吁、牵线搭桥,企业和爱心人士捐助款项超过了100多万元,1300多名失学儿童和孤寡老人受益。

  我第一批资助的孩子当中有个叫陈桥,在我资助他读完高中后,他到深圳创业,还当上了小老板。2010年他从买车的钱中拿出5万元来感谢我,他说:“阿姨,您连像样的房子都没有,我不能买车!”我说:“陈桥,这钱我不能要,当年我资助你,就是要你过上有车有房的日子!”我在资助那些贫困孩子时就拿陈桥做榜样,我说我曾资助过的陈桥比你还穷,可陈桥通过奋斗现在当了老板有车有房了。陈桥的成功让很多贫困中的孩子看到了希望,有了方向。

  1997年我从报纸上得知了失学儿童徐亮的经历。徐亮的爸爸因病去世,妈妈离家出走,徐亮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,爷爷只有一只胳膊,家里穷得仅仅能填饱肚子,初中还没有毕业就准备辍学。我当即决定资助徐亮,我除了帮他交学杂费还每月资助他100元的生活费。四年后,徐亮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武汉大学,就在这年我女儿也考取了重点中学,两个孩子上学要一次性拿出2万多元钱,而且每个月还要近1600元的生活费。而当时我和老公的月收入还不到3000元钱,同时我还资助着另一名中学生。我咬着牙借下了3万多元钱。可到了2004年,借下的钱没还一分,又新添了1万多元钱的债。而这时,勤奋好学的徐亮电话告诉我:他以优异的成绩被推荐上北京大学读研究生,要家长签字。我当即搭车赶到武汉大学,签字同意。我问了一下学费。老师告诉我两年研究生下来,至少要准备2万元钱。天啦,2万,我上哪儿筹2万元钱去?但在孩子的面前我没有丝毫地犹豫,我对徐亮说:“只要你想学,就是出国阿姨也要供你,阿姨有钱!”从武汉回来,我反复考虑,一边是借朋友的钱,一定要还,一边是孩子读书耽误不得,学一定要上。家里实在没什么值钱的了,只剩房子,怎么办?只有卖房。    2004年冬月初七,我终身难忘那个下午,我奋斗了20多年买下的60平方米的房子,换来一张5万5千元钱的存单。当天就还了3万5千元钱的债,然后我们搬到了一间简易的出租房里。望着我奋斗了半辈子,但最终属于别人了的房子,我在楼下偷偷的哭了一场。有人说孟丽华疯了,连房子都卖了。是啊,当一个人连唯一的房子都敢卖的时候,她还有什么不敢做、不能做的?

  2005年9月18日,徐亮给我打电话:“阿姨,我考取了剑桥大学的博士生,上剑桥要花不少钱,我去不去?”我说:“去?为什么不去?一定要去!阿姨有钱,阿姨供得起!”就这样我把徐亮送进了剑桥大学。

  2007年,徐亮从剑桥学成归来,在北京大学当老师。徐亮回来看我,将他第一个月的工资4175元一分不少地递到我手里。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,我真的为徐亮高兴。这个可怜的农村孩子非常争气没让我失望,如今从剑桥留学回来都在北京大学工作了。比起这些成绩,我的节衣缩食、我的付出又算得了什么?!

  徐亮给我讲他在国外的见闻,讲他的专业。徐亮说:“阿姨,我有个想法,您帮我找个要资助的孩子,我要像您一样帮他们!”我拉着徐亮的手说:“孩子,阿姨不要你一分钱,阿姨要的就是这个,要你也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!”目前,徐亮已资助一个贫困儿童达七年之久。爱心就这样传递下去了。

  2012年3月22是我和爱人结婚20年,爱人提议到餐馆去吃饭。结婚后我们从来就没有一家人上过餐馆。我问爱人,你准备花多少钱,爱人说准备花100元。我说你把100元钱给我。我买了条鱼、几个小菜,23元钱就做了4个菜。剩余的钱我买了30双袜子送给了市福利院的老人们。吃饭的时候,我爱人对我说:“跟我结婚20年让你受穷受苦了!”我说:“受穷受苦?这20年我资助出去了20多万元,我都资助到北大、剑桥去了,我穷吗?每次过年几十孩子给我打电话叫我妈妈、阿姨,跟我说他们又考了100分,说他们买车了、买房了、结婚了,说他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,我多幸福啊!”今天,我还想说,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,我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事迹,但我获得了湖北省“五一劳动奖章”,还被授予全国“孝亲敬老之星”称号,我多自豪啊!

  去年11月,我和女儿到北京大学游玩,在北京大学六角塔前我许了个愿。女儿问我:“妈妈,您许的什么愿啊?”我说:“不能说,一说愿就不灵了。”此刻,希望借助大家的力量,即使我说出来了,它照样能灵愿。我许的愿是:“愿我女儿幸福、我老公幸福、我自己幸福,愿天下人都幸福!”

  谢谢


企业文化

BUS DYNAMI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