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 : 首页> 公交动态> 荆门公交>
用“时间差”算好“节能账”
     日期:2025-08-07     点击量: 238  

清晨6点,荆门街头第一班新能源公交车准时驶出场站,满载乘客驶向城市各个角落。乘客们或许不会注意到,这些车辆的“能量补给”早已在深夜24点至次日6点的低谷时段完成——这看似寻常的操作,是荆门公交集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“厉行勤俭节约”要求的生动实践,通过精细化调度,为集团降本增效写下了务实答卷。

随着我市“双碳战略”的深入推进,荆门公交的“绿色车队”规模快速扩张。截至2025年4月,集团累计更新新能源公交车570辆,占总运营车辆的95.4%。然而,2024年底365台新车集中上线,充电桩资源紧张的局面骤然加剧。此前粗放的充电管理(部分车辆在尖峰、高峰时段充电)导致电费成本同比飙升35%,如何在保障运营的同时降低能耗,成为集团改革发展的紧迫课题。01

用“科学调度”破解“成本难题”

在集团党委的领导下,物资保障中心摒弃旧思路,转向“精耕细作”要效益,推出两大核心举措:一是抓时间差。严格划定充电时段,禁止16时至24时充电,优先利用谷段(24:00-次日6:00)低价电,从源头上降低电费支出;二是“跨部门协同”提效率。通过和运营维护部紧密合作,合理调配各场站充电车辆,要求驾驶员按指定位置规范停车,既提升了充电桩利用效率,也消除了安全隐患。

微信图片_20250716084233.jpg

物资保障中心工作人员夜间挪车

02

“节能账”变成“效益账”

科学管理迅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“绿色账单”。数据显示,2025年3月总电费较2月环比下降20.35%,4月累计下降27.47%;3月谷段用电量增长46.78万千瓦时,直接节省电费超37万元。尤为难得的是,尽管2025年4月车辆规模较2024年9月大幅增长,但单车平均能耗较同期下降33.57%,单车运营成本下降37.31%。

微信图片_20250428090756.jpg

物资保障中心工作人员低谷时段充电


  降本与服务的“双赢”

节能降耗不仅算好了“成本账”,更提升了“服务账”。确保了车辆早高峰时有充足电量,避免了中途抛锚,提高了运行可靠性和准点率;规范的充电管理也让驾驶员更专注于安全驾驶。正如物资保障中心党支部书记李卿所说:“厉行节约不是降低标准,而是通过科学管理提升资源效能。”

从“被动充电”到“主动调度”,从“粗放管理”到“精耕细作”,荆门公交用“时间差”算好“节能账”,这一过程充分说明,厉行节约绝非“降低服务标准”的权宜之计,而是“提升资源效能”的智慧选择。(通讯员:陈璐)


荆门公交

BUS DYNAMIC